害虫向来是被农民深恶痛绝的东西,因为他们会对农业活动产生破坏,严重的会导致颗粒无收,所以农民伯伯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除掉它们。
然而你能想象吗?有这样一种害虫虫卵,农民们非但不除掉它们,反而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集起来,只因它们是抢手货。
这种害虫是什么这种受到农民们青睐的害虫虫卵就是雀翁,也就是黄刺蛾的幼虫。在我国的农村地区,一般把这种幼虫叫做洋辣子。因为它的背部布满了小刺,也被称作刺毛虫、赖皮虫。
洋辣子对农业活动有很大的影响,非常容易导致农业减产。首先它会啃食农作物的叶子和茎干,让农作物无法健康成长,从而严重影响产出。
而且洋辣子是直接被成虫黄刺蛾产卵在叶子的背面,这样一来它的天敌和农民就更难发现它们,它们也得以大规模地寄生在树叶上。
其次,受洋辣子影响的农作物多是一些经济性作物,比如各种果树和用于绿化的树,这样一来它们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更大。受到这些害虫影响的果树不仅产量会大幅度地下降,而且就算是长出了果子也是一些次品,很难卖出去。
除了对农作物的影响,它们还会对农民和家畜造成伤害。它们身上布满的毛刺是有毒的,人一旦接触到它们,这些带有毒素的小刺就会刺进人的皮肤,而由于过于小了,很难直接把它们清理掉。
之后就会引发皮肤的刺痛和红肿,出现一大片的红肿区域。有朋友开玩笑的说到:“被洋辣子亲吻之后就能丰唇,被它爬过胸部可以隆胸。”这种玩笑话背后反映出这种虫子的危险。
更为严重的是特定人群会对这种毒素产生过敏反应,出现中毒反应,二三天都会感到不适。所以在果树成熟采摘果子的时候,这种害虫会对农户们造成极大的困扰。
为何成为抢手货看了上面对洋辣子的描述,很难想象这样一种危害极大的害虫竟能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甚至由于过于抢手,野生的洋辣子已经无法供应市场上的需求,有人已经在研究人工养殖这种害虫了。
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答案就在一个“吃”字上,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了洋辣子的美味之处,在有些地方甚至成为了一道特色美食。
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觉得匪夷所思,前面不是还说这玩意有毒吗?怎么这就吃上了?确实,这种转变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。
但科学总是在进步,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。洋辣子的毒性主要是在它的毒刺上,而如果把它们高温油咋之后,这些小毛刺自然就不会再有,也就变得没有毒了。
而且单看洋辣子自身,那可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,此外包裹洋辣子的虫蛹也同样富含高蛋白,如此一来就成为了许多重口美食爱好者眼中的美食。实际上,做法到位的话,确实口味不错,可以称得上是一道特色美食。
一般地道的做法就是收集一些带有虫蛹的洋辣子,小心翼翼地把蛹撕开,取出里面的幼虫,洗干净。
然后放进锅里,刚开始不放油,只是用小火慢火干煎,等到幼虫在锅里快成焦黄再缓缓浇上一点油,你要是口味偏重,还可以加点盐,最后取出锅,就可以享用这一美食了。
还有一种做法则是不去掉外面的虫蛹,洗净后直接放入锅中,大火爆炒,听着它们在锅里噼啪作响,出锅后在撒上盐,那也是一道美味。
不仅美味,洋辣子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,可以防止血压的上升,以及防止肝脏疾病的发生,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益处。在美味和药用价值的加持之下,也就难怪这种虫子会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了。
洋辣子的现状如何:完成从害虫到抢手货的华丽转变之后,农户们对洋辣子的态度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以前希望它们别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果树上,发现了就要弄死;现在则是巴不得发现一大群洋辣子,然后把它们收集下来拿到市场上卖个好价钱。在有些酷爱这种美食的地方,洋辣子可以卖到很高的市场价格。
有意思的是,原来作为害虫被农民们千方百计去除的洋辣子,数量反而比现在被当成宝贝要多。
就像我上面讲的,有些地方因为野生的洋辣子数量不够,已经在研究如何人工养殖了。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,那就是洋辣子的族群数量在急剧地减少。
有人会认为这不是两全其美吗?既消灭了这种害虫,保证了农业产出量的稳定,又能给农户带来一笔额外收入,改善他们的生活。在某种度来说确实是这样的,但怕就怕超过了这个合适的度,导致这一物种消失灭绝。
并不是说害虫就没有其存在价值,它们在构成生物系统的稳定上和生物多样性上也是有重大作用的。提出这一点也不是说我们普通人要特意去保护这种害虫,只是提醒有些人不要对收集它们过于狂热。
结语从农业上的害虫转变成市场上的抢手货以及农户严重的宝贝,听起来似乎不大可能,但这就是洋辣子这种虫子的现状。
而这都要归因于我们中国人对食物的高超处理艺术,能把这种带毒刺的小虫子变成一道特色美食,同时还能发掘其中的药用价值,让食客们在享受这种特色美食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些身体上的益处,不得不让人佩服我们中国人在美食上的天赋。
不过我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,洋辣子作为一种害虫确实是有毒性的,虽然烹饪方法可以减少毒素的影响,但还是不能过多的摄入这种美食,可以作为一道特色美食偶尔尝尝它的独特口味就好。